合作客戶/
拜耳公司 |
同濟大學 |
聯合大學 |
美國保潔 |
美國強生 |
瑞士羅氏 |
相關新聞Info
-
> 分子表面包裝對于磷脂單分子層膜中的錨定蛋白中酶活性的調制作用的影響——結論、致謝!
> 表面活性劑溶液動態表面張力與印染加工應用的關系
> 基于表面張力的超薄薄膜力學性能表征方法研究
> 表面張力儀吊環法的測定方法
> 不同膜壓下鈣誘導的磷脂排序研究——結果和討論
> 橡膠膠乳表面張力測量方法:白金環法VS白金板法
> 表面張力測定方法之動態法
> 探索泡沫粗化與表面流變學之間的關聯性疏水性蛋白——結果和討論
> 疏水劑HFBⅡ和乳清蛋白組成的混合體系中的表面流變學與泡沫歧化穩定性的關系——摘要、介紹、材料和方法
> 以豆蔻酸與氫氧化膽堿的配比控制泡沫的穩定性-IF=4.2-表面活性劑乳化氣泡性能研究【上】
推薦新聞Info
-
> 十二胺功能化石墨烯量子點的制備、表面張力及對L-薄荷醇的緩釋作用(三)
> 十二胺功能化石墨烯量子點的制備、表面張力及對L-薄荷醇的緩釋作用(二)
> 十二胺功能化石墨烯量子點的制備、表面張力及對L-薄荷醇的緩釋作用(一)
> 超微量天平比普通電子天平“好”在哪?
> 界面張力儀評估氨基化氧化石墨烯-脂肪酸共吸附機制、應用潛力(四)
> 界面張力儀評估氨基化氧化石墨烯-脂肪酸共吸附機制、應用潛力(三)
> 界面張力儀評估氨基化氧化石墨烯-脂肪酸共吸附機制、應用潛力(二)
> 界面張力儀評估氨基化氧化石墨烯-脂肪酸共吸附機制、應用潛力(一)
> LB膜分析儀證明SP-B在肺表面活性物質三維結構形成中的關鍵作用
> 新型多功能解堵體系-單相酸體系乳化、界面張力測定及現場應用效果(二)
人們已從鱟血淋巴中分離得到多種抗菌肽
來源:新浪網 科德角國際內毒素檢測 瀏覽 1319 次 發布時間:2022-09-13
一、抗菌肽
抗菌肽是動植物體內組成性表達或誘導產生的天然免疫物質,是機體先天性免疫的重要組成部分。抗菌肽對病原微生物具有選擇性毒性,殺菌快速,廣譜抗菌且微生物不易產生抗性[2]。目前人們已從鱟血淋巴中分離得到多種抗菌肽。
1.tachyplesins與polyphemus
tachyplesins與polyphemus(統稱為鱟素)是存在于鱟血淋巴顆粒細胞的小顆粒中的一族小分子多肽,由17~18個氨基酸組成,相對分子質量約2.3ku。tachyplesinⅠ是Nakamura等于1988年從東方鱟血細胞酸性抽提物中分離得到的,隨后的研究中又相繼發現了tachyplesinⅡ、Ⅲ以及存在于美洲鱟中的tachyplesins類似物polyphemusⅠ、Ⅱ。它們都是含C末端α-精氨酰胺的陽離子肽,具兩親性,有3個串聯的四肽重復,并在相同的位置,以2個分子內二硫鍵形成獨特的剛性穩固結構。tachyplesinⅠ、Ⅱ、Ⅲ及polyphemusⅠ、Ⅱ之間有很高的同源性和相似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可強烈抑制革蘭氏陰性菌、陽性菌和真菌的生長,對囊泡口炎病毒、流感病毒A、人艾滋病病毒HIV-1等病毒也有強烈的抑制作用。其抗菌特性與其它一些抗菌肽如蝎毒(magainins)相類似,可能與其引發膜通透泄漏有關[2,3]。因此,基于鱟素獨特的抗菌、抗病毒特性,目前國內外正著手以鱟素為先導化合物開發新的抗菌、抗病毒、抗腫瘤藥物[2,4]。
2.tachycitin
tachycitin是Kawabata等于1996年從鱟血細胞小顆粒中分離到的抗菌肽,對革蘭氏陰性及陽性細菌的生長都有抑制作用。該抗菌肽由73個氨基酸組成,具幾丁質結合活性,相對分子質量約為8.5ku,有5個分子內二硫鍵。tachycitin自身的抗菌作用并不強,但可協同增強big defensin的抗菌活性[1,5]。
3.tachystatins
tachystatins是一族分離自鱟血細胞小顆粒中的抗菌肽,相對分子質量約6.5 ku,可分為A、B、C,3種類型,均具有幾丁質結合能力,對革蘭氏陰性菌、陽性菌以及真菌的生長均有抑制作用,其中以tachystatin C的抗菌活性最強[1,6,7]。
4.抗LPS因子
抗LPS因子存在于大顆粒中,是1982年分離到的抗菌性蛋白,由128個氨基酸組成,分子質量約15ku,可通過結合LPS,特異性抑制LPS介導的C因子的激活,從而抑制凝血反應的激活,對革蘭氏陰性細菌生長有抑制作用。
5.big defensin
big defensin是Saito等于1995年從鱟血細胞大、小顆粒中分離到的抗菌肽,廣泛存在于鱟的各種組織中,具有抗革蘭氏陰性菌、陽性菌以及真菌的活性。big defensin由79個氨基酸組成,其C末端的37個氨基酸序列與哺乳動物嗜中性粒白細胞的防御素相似,N末端則有一個由35個氨基酸組成的疏水序列。這2個末端序列的抗菌活性有很大差異,前者具有更強的抗革蘭氏陽性菌的活性,而后者則抗革蘭氏陰性菌更為有效。研究表明,big defensin很可能是在微生物入侵的情況下,作為防御分子與抗LPS因子、tachyplesins一起被分泌到細胞外體液中起協同抗菌作用[1,8,9]。
二、其它防御分子
除以上免疫活性因子以外,還有許多其它防御分子參與了鱟先天性免疫應答反應和凝血反應,如α2-巨球蛋白、C反應蛋白(CRPs)、D因子、PAP、hemocyanin等[1]。
參考文獻:
Iwanaga S.The molecular basis of innate immunity in the horseshoe crab[J].Curr Opin Immunol,2002,14(1):87-95.
Matsuzaki K.Why and how are peptide-lipid interactions utilized for self-defense?Magainins and tachyplesins as archetypes[J].Biochim Biophys Acta,1999,1 462(1-2):1-10.
Matsuzaki K,Yoneyama S,Fujii N,et al.Membrane permeabilization mechanisms of a cyclic antimicrobial peptide tachyplesin I,and its linear analog[J].Biochemistry,1997,36(32):9 799-9 806.
Chen Y X,Xu X M,Hong S G,et al.RGD-tachyplesin inhibits tumor growth[J].Cancer Res,2001,61(6):2 434-2 438.
Suetake T,Tsuda S,Kawabata S,et al.Chitin-binding proteins in invertebrates and plants comprise a common chitin-binding structural motif[J].J Biol Chem,2000,275(24):17 929-17 932.
Osaki T,Omotezako M,Nagayama R,et al.Horseshoe crab hemoyte-derived antimicrobial polypeptides,tachystatins,with sequence similarity to spider neurotoxins[J].J Biol Chem,1999,274(37):26 172-2 6178.
Fujitani N,Kawabata S,Osaki T,et al.Structure of the antimicrobial peptide tachystatin A[J].J Biol Chem,2002,277(26):23 651-23 657.
Kawabata S,Saito T,Saeki K,et al.cDNA cloning,tissue distribution,and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horseshoe crab big defensin[J].Biol Chem,1997,378(3-4):289-292.
Iwanaga S,Kawabata S,Muta T.New types of clotting factors and defense molecules found in horseshoe crab hemolymph:their structure and functions[J].J Biochem,1998,123(1):1-15.
免責聲明:
本文節選自:《鱟血淋巴中的先天性免疫系統》,文章作者:歐陽高亮,鮑仕登。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





